第39章 将在外
最新网址:www.ibiquxs.info
    幽州东北,卢龙塞。

    “唐”字大旗在山风中猎猎作响。上庸侯唐彬站在城墙上,望着山脊上延绵而去的长城,内心充满了忧虑。

    刚刚参加完伐吴之战的庆功宴,他便被马不停蹄地派来了幽州,接替入朝为尚书令的卫瓘。

    如今他的官职是使持节、监幽州诸军事,领护乌桓校尉、右将军;

    右将军是他的官秩品级,在军中属于第三品,与征镇安平同级。领护乌桓校尉,则是此番前来幽州任职的主要目的,负责与北方所有胡夷打交道。

    至于使持节,是他的权限。按照大晋官制,使持节为上﹐持节次之﹐假节为下。使持节可以斩杀刺史两千石以下的所有官员。持节可以斩杀没有官位的人;若是在战时,权力与使持节等同。而假节,只能在战时斩杀违反军令的人。

    换句话说,如今的他,就是整个冀、幽、平三州权限最高的人,可以生杀予夺。哪怕是安北将军严询、平州刺史鲜于婴,他也可以借故将之斩杀。

    当然,军中之间的博弈远不是按照官职大小来决定胜负,还有在朝中的靠山、军中的威望乃至本部的战力等因素相互综合。即便他能斩杀对方,也会付出很大的代价。他知道自从前来幽州以后,严询便一直对他不服气。

    严询是坚定的主战派,一直抱着“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念头,主张对东胡各部实施残酷的打击。

    当然,他唐彬也不是怂人。

    自从去年十月到达幽州,他修复了因战乱而倒塌的秦汉长城,从东海碣石向西绵延三千多里,分兵屯守,烽火相望。又将防线向北推进了千余里,直达辽东的昌黎郡。在他的军事压迫之下,鲜卑索头部拓跋悉鹿与宇文部大莫槐首先屈服,选择遣子入侍。只是慕容部大人慕容涉归不服,至今不见其前来拜见。

    八月秋高战马肥,往年这个时候,便是鲜卑各部四处打秋风的时候,提前为过冬做好准备。今年由于他的军事弹压,鲜卑各部不敢稍有异动。然而据斥候来报,由于大莫槐投诚自己,已经引起了各部落的公愤。慕容涉归更是联络了许多部落,准备对宇文部动手。

    慕容涉归是个人杰。这些年慕容部在宇文部与段部夹击下,不但没有消亡,反而隐隐有逐渐壮大的趋势。

    不但慕容涉归,即便其弟慕容耐,其子吐谷浑、若洛廆、赛宝机、赛吉玛以及慕容运等人也是人杰。若是不能适当遏制,假以时日慕容部一定会发展壮大。

    可是,只要慕容涉归一日不动手,他便不能主动前去讨伐。因为前来之时,陛下在宣武场大阅三军,特地交代于他,此番前来主要目的便是为了妥靖边境。

    前几年的雍凉之乱与伐吴之战已经耗尽了大批粮草,加上去年对有功将士的赏赐,国库早就空了。为了尽快地休养生息,朝廷又解散了大批军队。若是再引起北国胡虏骚动,一个不好,就是遍地烽烟的下场。

    这个度,到目前为止,他把握的很好。顺德者昌、逆德者亡。兵出无名,事故不成。他不能为了击败慕容涉归而将把柄交给别人,若是有心人在陛下面前攻讦自己,只怕自己欲辩不能。

    这样的结局,只怕前来之时,陛下便为自己准备好了。监幽州诸军事,便是监视幽州各郡动向,轻易不得妄动。随时注意鲜卑乌桓各部,一切以稳定为主。若有人不听号令,两千石以下生杀予夺!

    这,才是陛下授予他一系列官职的本义!

    他也理解严询的想法,虽然一将功成万骨枯,只要打仗就难免会牺牲。但是对他们这些军人来说,不打仗,功劳从哪来?一日从军,便只能从马上求取富贵。就像他,伐吴之战一战功成,他荣封上庸县侯。而严询贵为安北将军,却还是一个小小的亭侯。

    不是严询能力不行,而是军中按功授勋,赏罚分明。想要功劳就得打仗。自从他唐彬来到幽州后,处处以制衡为主,对战争引而不发,这让严询如何服气?

    “报——”

    正思量间,一声沉喝传了过来。一名斥候背着竹筒,朝着城墙上攀登而来。唐彬接过竹筒,旋开封口,掏出密报看了起来。

    “岂有此理!”唐彬看完密报之后,愤怒地撕个粉碎。

    “将军,具体发生了何事?”麾下僚佐见到自家将军脸上惊怒交加,不由关心地问道。

    “这个慕容涉归,居然开始动手了。我原本有心放他一马,不曾想此人这般不识时务!”唐彬看向身旁众人,一手将密函递了下去。

    “传我将令,命幽州冀州各郡准备好军粮,征发二州车牛、民夫,本将军誓要让慕容涉归有来无回!”

    “将军!此事万万不可!”参军许袛闻言大惊,他看完手中密报已知发生了何事,当下不由拜伏在地,高声提醒道:“若要对鲜卑动武,还需禀明陛下知晓。”

    唐彬皱着眉头道:“幽州与洛阳来回三千里之遥,即便驿站加急,一来一去也得旬日有余。参军岂能不知兵贵神速,若是禀明陛下,只怕耽误了军机。”

    “将军难道忘了襄阳侯的遭遇了吗?”许袛抬起头,直盯盯地看着唐彬。

    襄阳侯便是当前的镇军大将军王濬,自从伐吴之后遭遇王浑父子的攻击,他便赋闲在家,每日里美酒华服以自污,早已不再过问朝政。

    伐吴之役中唐彬便是王濬的监军,他又怎会不知道王濬的遭遇?可是在其位谋其政,让他对慕容涉归妥协,那是万万不可能的事情。

    更何况,若要真对慕容涉归示了弱,不但这一年来的前功尽弃,只怕已经遣子入侍的鲜卑各部也会大部分反水。到了那个时候,幽州的局势只会更加糜烂。

    为今之计,只有狠狠地将慕容部的势头痛击回去,狠狠地给他一个教训,才能杀鸡儆猴。

    想到这里,他悠悠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更何况我等食君之禄,自当为君分忧。诸位下去准备吧,一切后果,有本将军承担。”

    “谨受命!”

    ——〇〇〇——

    东宫之内,太子妃贾南风焦急地来回踱着步。她那不到五尺的身躯里,似乎蕴含着极大地能量。有些削瘦的脸庞涂着淡淡的胭脂,眼睑下几枚雀斑因为黝黑的皮肤而不惹眼,却平白让她多出几分决绝来。

    当初太子选妃,最终的人选是她与卫瓘的女儿卫雅。相比于自己,卫雅端庄贤淑,肤白人美。满朝大臣几乎将所有的赞美都送给了卫雅,留给自己的尽是不堪入耳之词。她不知道最终为何入选的人会是自己,也不想知道。

    如果真有选择的余地,她宁愿将这个机会让给卫雅。

    贾南风叹了口气,看着太子畏惧地看着自己,一瞬间心中充满了柔软。她轻轻搂住司马衷的胳臂,悠悠道:“正度,也许我们才是最般配的吧。”

    所有的一切都不可改变,自怨自艾也并没有意义。她贾南风不是一个认命的人。但对于这样的命运,她不认又能如何?

    如果这次夫君的太子之位被废,那么迎接自己的将会是狂风暴雨般的打击。

    她虽然是一介女流,但是从小耳濡目染,早已见识到了朝政的残酷。这种命运被操纵的感觉真是糟糕透了。若是度过这次难关,她发誓要将命运抓在自己的手里,谁也别想轻易夺走!

    正想着心事,一名心腹宫女急急忙忙趋步前来,低声道:“启禀主子,太尉有密函送到。”

    “快拿来与我看!”贾南风一把夺过密函,快速地看了起来。却见其上只有短短八个大字:卫瓘老奴,几破汝家!

    看着笔画之中充满的恨意,一瞬间,她的脸色更黑了。

    ——〇〇〇——

    “快去传三爷与四爷过来,就说我有要事相商!”临晋侯府的书房之中,杨骏喜不自胜。他想要让自己镇定下来,却发现身子怎么也不听使唤。

    “卫瓘啊卫瓘,你终于让我抓住机会了么。”想起太极殿内的情形,他分明地意识到,这是陛下在给自己创造机会。

    卫瓘这尚书令,本来就是过渡性质。陛下若想让太子顺利即位,不用自己还能用谁呢?

    张华态度不明,贾充首尾两端,卫瓘瞻前顾后,目前来看,也只有中书监荀勖与自己有一争之力。然而他深知荀勖喜好中书权重,对尚书令一职并不感兴趣。

    想到这里,他知道“尚书令”已是自己的囊中之物。

    只是,卫瓘任职以来将尚书省打理的井井有条,哪怕是陛下,也不能轻易就罢免卫瓘的职位。

    “该怎样才能让卫瓘逊位呢?”杨骏呆呆地看着窗外,认真地思索了起来。

    正在此时,杨珧与杨济走了进来,对着杨骏施了一礼。杨珧首先言道:“不知道二哥将小弟唤来有何要事?”

    自从老大杨炳早逝,老二杨骏便是弘农杨氏的家主。杨家在汉末遭遇家变(杨修被杀事件)后,着实沉寂了一阵。然而在三兄弟的竭力运作之下,如今的弘农杨氏谁也不敢小瞧。三兄弟利用外戚身份,纷纷位居高位,被世人称之为“三杨”。

    杨骏将自己的看法说了一番,看向杨珧道:“三弟,你素有‘智胆’之称,不知如何才能让卫瓘主动逊位?”

    杨珧沉思片刻,附在杨骏耳旁低声道:“也只能如此这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