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二章 我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
最新网址:www.ibiquxs.info
    楼兰之战开始的突然,结束的也顺利,就像历史上一样。

    乌尔萨自然明白刘据是要他做傀儡,刘据也明白乌尔萨明白,韩增、赵破奴和王恢同样明白刘据明白乌尔萨明白,所有人都明白互相之间的明白。

    这其实就是阳谋。

    而这个世界上最厉害的谋略便是阳谋,一力降十会,万中无一失。

    于是很快,乌尔萨就在韩增的“协助”下制定了一整套安抚民心的政策。

    天刚亮他就下了一道王令,将楼兰国的臣民召集起来对昨夜发生的事情进行了说明,重点强调一件事:

    冤有头债有主,此次大汉不针对其他人人,攻打楼兰是为被奇布楚纵兵劫杀的汉使复仇。

    如今奇布楚已经身死,大汉大仇得报,危机已经解除,大汉皇子命军队撤至城外驻扎,承诺绝不轻易扰乱楼兰臣民,不动百姓一针一线,并只与楼兰国臣民约法三章:

    其一、杀人者死;

    其二、伤人及盗抵罪;

    其三、隶属于原国王奇布楚的奴隶,愿降汉者废除奴籍,分配土地参与汉军一同屯田。

    除此之外,国内的法令废黜,其余一切事务照旧,大伙不必心有恐慌。

    至于两位王子,因尚且年幼无法理国,将暂时前往大汉进修,五年后返回继位就国,在这期间两位王子委托国相乌尔萨代理国事,并非夺权篡位。

    这道王令一出,楼兰国内的恐慌情绪立刻得到了安抚。

    尤其是看到汉军果真全部撤到了城外,所作所为也如承诺的一样,并未派兵控制城门,亦未有任何戒严的迹象,除了昨夜战乱中留下的焚烧痕迹和血迹之外,所有的尸首都已收拾的干干净净,就好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似的。

    于是人们的心也愈加安定,很快就恢复了此前的正常生活。

    而在这个过程中,刘据也得到了千余名前来投奔的奴隶。

    楼兰国本来就只是一个万余人的小国,前国王奇布楚的奴隶就差不多占据了总人口的十分之一,不愧是楼兰国内最大的奴隶主。

    而这千余名奴隶中,还有一半是有过一些训练、具备一些素养的壮年军奴。

    这些人简直就是开荒利器,只要用对了地方,无论是屯田筑城,还是壮大自己的军事力量,都将为刘据提供不小的助力。

    毕竟,现在就连刘据麾下这八百建章骑,也都是刘彻的军队。

    剩下的军队他虽然也能够在军事行动中通过赵破奴等人调动,但一旦刘彻下令召回军队,无论是赵破奴等人,还是这八百建章骑都将陷入两难境地,就算不会背刺自己,恐怕也很难再如臂指使。

    谁叫刘彻是可以给人封侯拜将的天子,而他现在则是一个连块封地都没有的皇子呢?

    ……

    两日后。

    刘据已经在乌尔萨的配合下,清算了前楼兰国王奇布楚的王土。

    奇布楚死了,两個王子又要去大汉留学进修,那么这些王土自然就成了学费,哪有留学不交学费的道理,难道他们去了大汉不吃不喝?

    这么做自然有人利益受损。

    比如那些个等着吃绝户的王室近亲和外戚。

    不过刘据为了安定人心,没有拿走属于他们的封地就已经算手下留情了,他们自然也不敢提出反对意见,面子上还得举双手表示支持。

    而这些楼兰国最靠近水源的优渥王土,自然就成了汉军屯田驻军的首选。

    在这个过程中。

    跟在后面的司马迁和苏武也终于携一万郡国兵和出使乌孙国的使团穿越白龙堆,赶到了楼兰国。

    途中当探路的斥候回报说楼兰国早已攻破,楼兰国王已经被刘据当众斩首时。

    这两个家伙还以为自己听错了,派斥候多次打探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然而随着斥候带回来的消息越多,这二人也是陷入了与韩增、赵破奴和王恢一样的迷茫,完全看不懂刘据为何杀降,又为何当中妄言屠城?

    如果只是为了让楼兰国臣服,他明明只需接受奇布楚的献城投降便是,完全没有必要将其杀死,然后再公然以屠城相胁。

    这么做怎么想都弊大于利,无论是对刘据的名望,还是对大汉的大计都没好处。

    于是两人在路上就已私下商议,这回见了刘据,于公于私都一定要向他谏言,断然不能让他再做这样的糊涂事。

    至于送回长安的捷报羽檄,也需要一起商议一下如何去写。

    这羽檄刘据写得,赵破奴写得,司马迁也写得。

    三人一个是将军,一个是护军,一个是监军,都有战报奏疏直达未央宫的特权,算是互相监督、三权分立的状态。

    如果三人能够达成统一意见,只报喜不报忧的话,有些容易引起刘彻不满的细节上的事就能隐瞒下来,甚至谎报冒功都可以办到。

    当然,司马迁并不想谎报冒功。

    他只是出于对刘据的欣赏和敬重,不希望刘据因为此事受到责罚。

    而且他觉得这件事必定会成为刘据的人生污点,如果只是这一回,并且没有造成太大影响的话,他还可以在史书中“艺术性”记载。

    可如果刘据始终如此,那他就算想“艺术性”都不知道该如何“艺术性”了……

    于是当司马迁和苏武一同抵达楼兰国,所有重要将领齐聚一堂开的第一场碰头会中。

    司马迁作为历史上曾因头铁被刘彻除以腐刑的头铁王,并未与赵破奴等人私下商议,便主动提出了谏言:

    “殿下,下官私以为此战中楼兰王已出城投降,殿下仍下令杀他尤为不妥,还有殿下当众以屠城胁迫楼兰臣民,亦非大汉之王道,恐怕适得其反。”

    “末将附议。”

    “末将也附议。”

    赵破奴等人见有人头铁带头,当即一同表达出了憋在心中几天的想法。

    然而刘据却笑着摆了摆手:

    “我知道你们的意思,但我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若纯任德教,岂不与此前相同,西域诸国可有因此臣服?”

    “所以,我是故意为之。”

    “经过此事之后,西域诸国必受震慑,接下来苏武出使乌孙,应该会顺畅许多。”

    “而我之后再派出使者与西域小国交涉时,人身安全亦有了一些保障。”

    “西域三十六国,各国相距远近各有不同,道路环境亦多艰难,总不能一座城一座城去打吧?”

    “所谓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攻,其下攻城。”

    “要实现大一统,使者外交亦是不可或缺的手段,还是性价比最高的手段,而我既要用使者外交,便有义务保障他们的安全。”

    “诸位还有问题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