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第三百八十四章 疲惫的女皇
最新网址:www.ibiquxs.info
    这款迫击炮的重量不算太轻,但是相较于传统的轻型野战炮,那还是很轻便灵活的。

    关键是迫击炮的体型不大,可以装在车子上前进,必要的情况下也能拆分成零件由士兵抱着一起前进,到了射击位置再来组装。

    如此一来,可以配合步兵快速前进的轻量型重火力得到了重大推进。

    不过赵学宁依然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他对工业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超轻型迫击炮——掷弹筒。

    掷弹筒介于迫击炮和手榴弹之中,射程和威力不如迫击炮,但是又比手榴弹多了射程,在战场大环境中有其独特的生态位。

    相较于至少需要两三个人来操作的迫击炮,掷弹筒只需要一个人就能操作,属于单兵重火力,火力自然不如火炮,但是单兵就可以使用,单兵就可以携带穿越战场。

    对于散兵群战术来说,不仅要有轻火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攻坚的轻型重火力也是必需的,且越多、越便于携带越好,效果也越棒。

    手榴弹受限于投掷距离,而掷弹筒则解决了这个问题。

    二战时期,日本人首先装备的掷弹筒起到了这個效果,有经验的老兵使用掷弹筒可以打出五百米左右的距离,且命中率超过百分之九十,对于老兵来说,掷弹筒无异于战场单兵神器。

    所以在中国战场和太平洋战场上,掷弹筒都起到了正面效果,美国佬一开始也吃了不少亏,后来受到掷弹筒的启发,研发出了单兵用榴弹枪。

    在赵学宁的设想中,不仅要给一个步兵战斗小组配备迫击炮,也要配备掷弹筒和手榴弹。

    如此,便可以使步兵在接敌战场上同时具备远、中、近三个维度的超越枪械子弹的杀伤能力,从而最大化步兵战斗小组的战斗力。

    同时装备了迫击炮、掷弹筒和手榴弹的步兵战斗小组便是一个完全体的战斗小组。

    在赵学宁的设想中,一个五百人的连队可以划分成多个五十人左右的突击战斗组,战斗组内可以分为迫击炮小队、掷弹筒小队和步枪小队。

    三个小队各司其职,交替掩护前进,灵活利用地形和掩体,每一个位置上都能有相对应的兵器对敌人造成杀伤。

    再搭配远处大兵团指挥的重炮群落发动的超远程炮击,形成四个不同级别的火力打击,在近距离接敌之前就可以最大限度的打击敌人。

    直到最后近距离接敌进行刺刀肉搏战的时候,应该已经在最大程度上削减了敌人的数量和战斗力。

    如此,一套完整的战术思想和相对应的武器装备的改良就已经初具雏形。

    军事大学和参谋总部开始联席商讨更加细节的战术标准,准备出台新一批的战斗士兵手册用以培训军队的新战术体系。

    整个武器和作战体系的改良也在不断地进行之中,中华联邦国民军的军事改革如火如荼的推进开了。

    到兰芳十四年正月,新年假期刚刚结束,赵学宁得知自己提出的用弹簧取代长炮筒而增加掷弹筒射程的方案被工业部成功落实,一台最初型号的掷弹筒样品已经被制造出来,开始了最初的实验。

    好家伙,果然有的放矢就是快,给他们一个明确的方向和目标,他们就能创造奇迹。

    一旦迫击炮和掷弹筒都成熟了,跨越到一战二战时期的单兵用手榴弹也就不是什么问题了,这三种新式武器一旦成功拿下,距离新战术的正式执行也就是时间问题了。

    届时,一支具备强大火力和战斗力的新式步兵会给整个世界以巨大的震撼。

    而就在中华联邦昂首阔步向前进的同时,远在圣彼得堡的叶卡捷琳娜二世终于知道了赵学宁给她送去的那份“大礼”——整个伊尔库茨克总督区的崩毁和托木斯克等边境城市的被攻破。

    中华联邦的军队居然没有任何宣战布告,就直接出兵毁灭了整个伊尔库兹克总督区,打败了全部的驻军,还把总督和各地官员都给俘虏了。

    当地的全部财物,整个俄罗斯帝国为了这一地区投入的一百多年的心血全部被中华联邦摧毁、掠夺,什么都完了!

    这个消息是之前派出去的外交团队和从当地逃回来的官员汇报的,两方面正好在道路上遇到了。

    一番交流之后,外交使臣顿时感觉继续出使已经没有什么必要了,于是赶快带着他们星夜兼程的返回圣彼得堡,把消息带给了女皇。

    叶卡捷琳娜二世得知这个消息,差点气的背过气去。

    上了年纪的她顿时感到头晕目眩,要不是小奶狗普拉东在一旁扶着她,她一定会当场摔倒。

    “怎么会这样?中国人怎么敢?他们怎么敢?”

    叶卡捷琳娜二世完全无法理解这件事情的突然发生,一时半会儿根本整理不了逻辑,宫廷大臣们也不知道该怎么说,只能等待女皇恢复理智,再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

    就和过去三十年间所发生的事情一样。

    女皇总有办法。

    然而他们没有想到的是,三十年前的女皇和现在的女皇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而且当初女皇还没有失去波将金,现在,女皇已经失去了波将金,身边只剩下一个小白脸。

    小白脸没有办法给女皇提供任何在军事和政治上的帮助,他所能起到的仅仅只是提供充分的情绪价值罢了。

    情绪价值对于女皇本人来说是很有意义的,但是对于军国大事来说没什么意义。

    女皇缓了好一阵子才缓了过来,逐渐恢复了理智,早已不复当年那般睿智的大脑竭尽全力的转动,也没有办法将自己带回曾经的那般犀利与果决的状态之中。

    当前,她所能了解到的信息就是局势对于自己和俄罗斯帝国来说都非常的不利。

    伊尔库茨克总督区已经彻底崩溃,中华联邦占据了绝对优势,且当下整个俄罗斯帝国并没有充足的人力物力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对伊尔库茨克总督区的控制。

    帝国的核心地带距离伊尔库茨克总督区的确是太远了一些,除非帝国将目前用于波兰战争当中的全部资源都挪用到远东战场才有可能恢复对伊尔库茨克总督区的控制。

    但这一行动的前提又是帝国的军队可以正面击溃中华联邦的军队,否则什么都是没有意义的。

    “接下来到底该怎么办?你们说说看吧。”

    在宫廷会议上,疲惫的女皇要求宫廷大臣们提出自己的看法。

    之前那些主张先外交再战争的大臣们都已经不敢再说话了,他们很担心当前的这个局势会让女皇过于生气,由此想到他们之前错误的决策和建议进而对他们进行处罚。

    而之前那些主战的官员也不敢贸然再次提出主战的建议。

    原因很简单,整个伊尔库茨克总督区怎么说也是有一些军队的,而且这些军队很不讲武德,经常偷袭,搞破坏,不做人事,主打一个残暴血腥,连这些军队全都失败了,可见中华联邦的军队有多么的武德充沛。

    在帝国一百多年的经营和建设之下,他们全都失败了,无论是步兵还是哥萨克骑兵,都没能拦住中华联邦军队的进攻。

    这不仅体现出了中华联邦军队的战斗力,更体现出中华联邦拥有在远东地区投放大兵团展开作战的后勤能力,而这种后勤能力是帝国很难具备的。

    根据逃回来的官员说,中华联邦的军队人数非常多,黑压压一眼望不到头,少说得有一万人,这个数量级和俄罗斯帝国能投放在远东地区的军队就不在一个层面上。

    要是在这种情况下和中华联邦开战,属实是光着屁股坐水晶——以卵击石。

    恢复冷静的女皇也很快就意识到了这个事实。

    她看着她的大臣们,试探着问道:“当前帝国到底还有没有多余的力量可以把一万人以上的军队投放到伊尔库茨克?”

    大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一起把目光投向了主管财政的大臣身上。

    财政大臣一脸尴尬之色,感觉这群同僚实在是不讲武德,居然把锅全都甩在他一个人的身上。

    但是他又能怎么办呢?

    女皇问,他这个财神爷总要回答啊。

    他整顿了一下措辞。

    “陛下,帝国军队刚刚打赢了对奥斯曼的战争,又有一支军队在华沙行动,同样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从圣彼得堡到远东地区距离太远,维持一万人的军队过去,除非他们能够一路解决掉自己的吃喝问题,否则帝国根本办不到。”

    叶卡捷琳娜二世自己也知道这个要求确实有点太难了,应该是不太可能的,但是当财政大臣把这个事情明明白白的说出来的时候,她还是感觉到了极其的愤怒。

    “中国人可以把军队投放到远东,而我们却不能,你的意思是说帝国失去远东是必然的吗?帝国一百多年的努力根本没有意义是吗?难道我要在中国人身上跌倒两次吗?!”

    叶卡捷琳娜二世一拍桌子,怒气勃发。

    当初土尔扈特人东归的事件,女皇一直耿耿于怀,土尔扈特人击败了她设置的所有障碍,大摇大摆的返回了中国,留下一个烂摊子给她,使她的荣耀被玷污。

    她在西方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弘扬了俄罗斯帝国的名望,但是在东方却一再折戟沉沙,颜面无存,被那个东方大国小觑。

    她不能接受这个事实!

    财政大臣被训了一下,顿时脸色煞白,十分惊恐的看着女皇。

    “陛下,我所说的都是实话!我当然也非常不愿意承认这个事实,我也很不愿意看到远东地区丢失,但是帝国确实拿不出那么多的资源支持一支一万人的军队去远东地区征战!

    就当前帝国的财政状况来说,如果一定要这样做的话,至少需要三年时间去准备,否则士兵们就算能够抵达远东,也会因为缺少物资供给而冻死、饿死!

    他们都是帝国最忠诚的士兵,为了陛下和帝国的荣耀一定不会顾及自己的生命,但是他们也是人,需要吃面包、喝牛奶,陛下难道愿意眼睁睁看着他们被冻死、被饿死吗?”

    愤怒的女皇张了张嘴巴,似乎想要反驳,但是反驳的话并没有说出来。

    叶卡捷琳娜二世自己也意识到了自己的要求实在是有点太高了。

    这些事情并不是财政大臣不想去做,的确是做不到,如果强行安排军队过去,只会带来更加严重的后果。

    而且眼下已是寒冬,俄罗斯酷烈的寒冬不单单能够对入侵者造成巨大的威胁,对自己人也是巨大的杀伤,所以,至少在未来长达四个月的时间里是不适合进兵的。

    这个时候进兵,怕是还没抵达伊尔库茨克,军队已经全部冻死。

    女皇的怒气很快消失了。

    她十分疲惫的瘫在了自己的椅子上,用手扶着额头,满脸的烦躁与无奈。

    “所以你们的意思就是要告诉我,我们的伊尔库茨克总督区被中国人摧毁了,被占领了,而我们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什么也做不到,是吗?”

    大臣们纷纷低着头,不敢言语。

    真相虽然不好听,但的确是事实。

    除非叶卡捷琳娜二世不打算维持帝国在波兰的利益,并且打算拼着全军覆没血本无归的风险去发动一场万里之外的远征,那结果或许还有待商榷。

    眼见大臣们纷纷低头,不言不语,叶卡捷琳娜二世也知道当下的局势已经无法挽回了。

    想要从军事层面上做点什么,至少在未来的半年之内都是不太现实的,就算她想做,估计也没有人会去认真执行,所以眼下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外交。

    通过外交与中华联邦政府进行协商,如果协商的好,说不定还能要回点利益,但是如果协商的不好,就真的什么都没有了。

    作为一个强权统治者,叶卡捷琳娜二世比谁都清楚,如果没有武力做后盾,外交是谈不出什么来的,他们如果不把军队安排到外交团队的身后,外交团队根本不可能带回令女皇感到满意的结果。

    女皇越发的无奈。

    有那么一瞬间,叶卡捷琳娜二世突然开始怀疑自己和祖先们向西伯利亚地区发展势力、占领领土的决策的正确性。

    对于那么一大块寒冷且未开发的荒土,帝国根本没有多少余力可以投入开发,除了与东方的商业贸易之外,帝国很难从这块荒地当中获得什么比较直接的利益。

    帝国人口不多,更别提大规模移民到这些地方,光是当地严寒的气候,就不是一般人所能承受。

    西伯利亚大平原固然有着粮仓的潜力,可是开发一个大平原所需要的人力物力也是一个天文数字,叶卡捷琳娜二世并没有任何的把握可以在开发出这个大粮仓之前维持帝国的正常运转。

    仅仅只是占领如此广大的一块荒地,还招惹到了那个很是棘手的对象,帝国需要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还不一定能够维持当前的局面,怎么看,都是血亏局。

    所以有没有那么一种可能,帝国全力向东扩张是错误的?

    这个小小的念头在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心底生根发芽,伴随着她的懊恼与无奈,渐渐有了生长的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