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十年(下)
最新网址:www.ibiquxs.info
    第二天,总参谋部和帝国内阁根据维统帝的旨意,下达了任命朱启睿为东北总督的命令,并且把蒙古地区也划归了东北统属。这样,朱

    启睿直辖地区已经是帝国最大的了。

    一个月后,朱启睿来到了奉天城,其实在他来以前,朱启睿已经把他的家族企业和帝国的皇族资产向辽宁转移了。朱启睿先让他的妻子

    负责盘下一家纺织厂,然后朱启睿将自已原时空的新型芳纶纤维复合材料-芳纶1414的配方交给了他,让她试生产,为以后军队的防弹衣生

    产做准备。

    然后朱启睿启动了新农村、新工业计划,即在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重视发展农业产业化与龙头企业,尊重和保护农民的土

    地权利,重视发展中小企业。大力建设小城镇,走城乡一体化的道路。积极依靠科学技术增强农村经济地位等等。

    而对工业的发展则是刺激消费需求,增加市场竞争力量。大企业进一步主导控制整个产业链,使中小企业不断沦为大企业掌控生产体系

    的附庸,走新型工业化之路。生产能力的空间集聚趋势进一步加剧,加大产业集群的竞争。

    一年后,东北新农村、新工业的变化便以凸显出来。大明远东地区已成为世界上最活跃的工农业发展地区,而大明最大的几家造船、汽

    车等制造工业龙头都已是东北的重要产业龙头。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协调发展,促进就业结构非农化趋势,推动非农就业人口向城市集聚和

    城市规模扩张。

    1917年的6月开始,整个半年的时间对于朱启睿来说都是异常忙碌的。除了煤矿、铁矿和机械厂这些东北原有项目慢慢扩建外,水泥厂

    ,种子公司,小型化工厂都慢慢地建设了起来。相对于军队建设来说,工农业的发展所占的比重还是很大的。

    而实际上,真正影响深远的是启瑞公司的组建和东北军事改革框架的正式搭建。如今的东北地区,再也不是大明那个破破烂烂的的苦寒

    之地了,整个东北的一大半产业都被朱启睿的启瑞公司占据了。

    大明皇帝为朱启睿的东北地区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只是移民计划便占了很大比重。1917年,大明从南方各行省,移民1000多万到东北

    地方。而到了1918年,又是在北方各行省,移民了500多万的户口。

    现在的东北,宽敞的公路上,来来往往忙碌无比的拉货大卡车,城市里四处吆喝叫卖的商人,这些都是以前从未有过的。

    为了有序而且有效地东北各地大大小小的厂矿,朱启睿将各家厂矿整合成了一家不小的私人公司——大明皇家启瑞公司。

    整个公司百分之百地归朱启睿私有,像皇室的一些元老,和被雇佣那百多号外国人一样,都是得到了非常优渥的高薪,朱启睿没有将手

    里的一分一毫股份分出去,自己可不是单纯想要建公司赚钱,不论是皇室亲疏,都是不容染指启瑞公司的。

    而且,身为后世人,他极其清楚,不是自己舍不得,而一旦分出了哪怕万分之一的公司股份,以后这种事情会源源不断地发生,到最后

    启瑞公司姓什么都说不定。要知道,以后的启瑞公司,可将是一个难以想象的规模。

    自己的东西,还是百分之百握在手里为好,其他人,尽量优待就是了。

    为了实现集团统一化和管理集中化,启瑞公司修建了公司总部。整个总部所在地显得非常特别。中间是一栋连体五层高的六角楼,周围

    是清一色的两层小楼。

    六角楼跨越六大办公区,遥遥地对着一个更偏僻一些的研究区。

    其中的一面所在大办公区,是启瑞公司总部所在地,分别有销售推广部门、行政人事和公关部门,这些部门分布在办公区的两层小楼里

    。而另一座大楼是朱启睿的总督办公楼,一楼是为以后的公司顾问和高级管理人才留出来的,二楼是以后的秘书和助理办公区,三楼是公司

    特别调查科和警卫区,四楼才是朱启睿的办公室,五楼是供科研之用!

    而另一面所在大办公区朝南的一面,是东北军区司令所在地,分别有后勤部,训练部,参谋部,而居中的大楼一层是警卫部门,二层是

    东北军特别情报部,三楼是政务部门,四楼才是朱启睿的总督办公室,而五楼则是军需仓库所在地。

    不得不说,朱启睿很讨厌补漏一样的办事风格,这点在修建和规划启瑞公司总部和东北军总部的时候就体现的很清楚,所有规划都充分

    考虑到今后五年左右的使用需要。

    五层楼的六角大楼以极其独特的设计风格将启瑞公司和东北军办公结合起来,凸显了极高的效率,又充分考虑到日后的安全需要。至于

    启瑞公司的特别调查科和民团的特别情报部,将会是朱启睿的两大监督力量。

    商业特别调查科将逐步形成对启瑞公司旗下所有商业行为的监督和调查,虽然现在的启瑞公司规模还不是特别大,但在未来的两三年,

    启瑞公司将会以井喷式的速度发展。未来涉及贪污腐化,渎职不公的事情将会很多,一个强力部门的监督非常必要。

    从后世就可以看出,如果没有特别严厉和周全的监督部门,别说民生公司,就是具有信仰力量的政权也难以阻挡极少数中国人骨子里的

    那种“占大小便宜”心理,不防范蚁穴,千里之堤迟早要坍塌。

    东北军特别情报部,一个特别任务部门,更偏向于军政安全,如今也搭好框架,就是为了日后的军政需要!

    看起来这些动作很大,但是耗资却并不多,相反很少。而真正的问题在于各部门人手严重不足,甚至像参谋部和两个调查部门,除了朱

    启睿,一个人都没有!

    现在,在朱启睿的总督办公室内,朱启睿与父亲朱禛武正坐在会客的长沙发上。

    “启瑞啊,你,你刚才说什么?”朱禛武拿起放在一旁的一杯香苟,轻轻的抿了几口,眉头紧皱,望着对面的朱启睿不解地问道:“启

    瑞呀,听你说这个商业特别调查科如此重要,你真的决定让我来管?”

    朱启睿点点头,如果目前为止自己最信得过的人,不是那些学生,不是城里的那些大老板,反而是这个原大明军人出身的朱禛武。

    朱禛武为人正直,身上有着一股儒学者的正直,更有一份军人的淳朴。自从来到这个时空,他对自己这个儿子非常照顾,教导了朱启睿

    很多的道理和古文知识。朱启睿并不怕人说他任人为亲,因为启瑞公司的名头挂的便是“大明皇家”。

    “我的想法是让爹你离开实际管理生产工作,去负责更重要的商业调查科。一开始我会直接负责调查科,以后人手足够并且熟悉了调查

    工作后,你再看着调查科的摊子,以爹的威信和能力,当这个科长肯定是够的。”

    其实朱禛武的身体非常好,如今不过是五十岁左右的年纪,因为读书人的原因,身体保养的很好,算得上正当能管事的年纪。

    “嗯,行,老头子就多给你看着点。这世道,鬼心思的人不少。启瑞你是老实人,有些人也许还以为你好欺负。”朱禛武有一点让朱启

    睿很看好,就是他凡事不哆嗦,不会怕事,敢于答应,就算遇到他难以抉择的事情,他也会第一时间求助自己,这就够了。“你说说有什么

    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没有,我今晚回去琢磨琢磨!”

    这正好也是朱启睿要说的,抬手指了下办公室里座位后面那个巨大的启瑞公司标志,一条金色神龙的公司标志:“凡事一切为了启瑞公

    司!”

    “启瑞,你放心,爹绝对不会让你失望!”朱禛武也被激起了干劲,心中前所未有的热,如同燃起一股火,那是一股年富力强时经常出

    现在身上的火。没想到四五十岁了,还能体会到那种感觉。

    送走父亲,朱启睿回到办公室,打开办公室里很时髦的电灯。摊开桌面上的一份工作计划,上面密密麻麻地写了好几条:

    一、筛选人员充实启瑞公司总部。

    二、抽调人员组成最基础的参谋部班子。

    三、留意学生中的杰出忠诚人才,初步组建商业特别调查科和民团特别情报部。

    四、派遣部分学生前往西方,认识世界,学习世界。

    五、执行为期五年期的a计划!

    随便在前面四条后面写了一些备注,朱启睿唯独在最后一条停了下来,似乎在犹豫什么,半响才拿起了老式内部通信电话,“来喜,你

    让张晓武来一下!”

    “请进!”

    很快敲门声响起,张晓武在一名内卫地陪同下走了进来,内卫敬了个礼关上门退了出去。

    “报告师长,装甲师特勤队队长张晓武向您报到。”装甲旅重组后,朱启睿为装甲师师长,蒋方辰为副师长,张晓武是特勤队队长,张

    晓武进屋后“啪”的一下立正敬了个礼!

    “坐吧,看看这份东西。”

    朱启睿拿出一份标明机密的报告让他先看。

    “师长,这孤儿倒是好找,就是心性正直,为人良善,可能不太好区分。”经过这么多年的磨炼,昔日的张晓武已经从一个年轻军官彻

    底地变成了一个较为合格的军官,看完了报告如实说道。

    朱启睿用手中盖上的钢笔点了点桌上那份a计划文件,说道:“这件事不能做得太张扬,而且要有计划有步骤,不能一次性送回来太多

    。至于筛选孩子的事情,照计划里说的,以五至十岁为主,我相信你的眼光,全权交给你。至于特勤队的事情,你先放一放,初步负责这件

    事,大概两三个月时间,等前两批孩子送回来,你就放手让下面的人去做。”

    “属下明白,一定会按照计划去做!”听到朱启睿的话,张晓武点头说道,他和副师长蒋方辰不同,身为特勤队员的他办事更严谨,甚

    至一些事情到了苛刻的地步。

    如今的特勤队,每日里张晓武负责的是指导和照顾士兵们的生活,负责贯彻朱启睿制定的思想,和启瑞公司一样,特勤队的根本思想是

    :一切听指挥,服从部队,以师长朱启睿为最高服从对象。

    朱启睿知道自己这个属下可能会想什么,补充道:“这两个月我会亲自给士兵们分批上一些结合时代特色的思想基础课,两个月以后,

    你再回来接手!”

    “是!有师长亲自给他们上课,那是他们的福气。”张晓武站起身来,想起师长曾经亲自给自己这些特勤队老人上的那些浅显易懂的大

    道理思想课,最后一点疑惑打消了,心里对这个a计划反而充满了期待,心思缜密的他,只是一想就发现了其中的关键。不错,相对于两个

    月的思想指导工作,替师长挑选回来日后的重要力量或许更重要。

    ◆◆◆◆◆◆◆◆◆◆◆◆◆◆◆◆◆◆◆◆◆◆◆◆◆◆◆◆◆◆◆◆◆◆◆◆◆◆◆◆◆◆◆◆◆◆◆◆◆◆◆◆◆◆◆◆◆◆◆◆◆◆◆◆◆◆◆◆◆◆◆◆◆◆◆◆◆◆◆◆◆◆◆◆◆◆◆◆◆◆

    关于俄清战争,实在是写不下去了,想找些日俄战争的资料,但网上实在搜不到。所以……哈哈。可能转折快了一些,但也只能这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