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东宫策论
最新网址:www.ibiquxs.info
    张韬此时却更是吃惊,因为交趾即是后世的两广之地。后世虽然繁华,此时却是瘴疠遍地,沼泽丛生,远远没有开发完全。

    石崇乃是玲珑剔透的人物,见到张韬皱眉便知他心中所想,当下乃道:“阿韬你是否觉得此时江南初平,流窜盗匪所在多有,各地并不太平。我此时为何要离开洛阳前往不毛之地,是也不是?”

    张韬不得不承认,相对于石崇,自己洞察人心的本领还是低人一等。

    他从石崇的双手中挣扎而出,尴尬笑道:“陛下既拜你为采访使,想必负有特殊使命。我却不知那里有何事物,值得你大动干戈。想必你为了此番差事,亦费了不少功夫吧?”

    石崇看着眼前这个年近五六岁的孩子,一时之间有些错觉。他的外甥欧阳建已经是难得一见的奇才,然而相比于眼前的孩子,却多有不如。

    自从返回京城,他敏锐地嗅到了朝廷中危险气息。此时此刻,不但有太子与齐王的继承人之争,卫瓘与杨骏的执政地位之争,还有荀勖与张华两党之争。

    十年前父亲去世后,石家失去靠山,地位已经大不如前。面对这种情景,他连浑水摸鱼的资本都没有。此时最好的应对策略就是远离京城的是非,等到水落石出后,再想方设法调回京城。

    为了得到外放的机会,他几乎将从“摆钟”中赚到的所有的钱都拿来贿赂皇后、杨骏、贾充以及太子妃。恰好前段时间交州刺史陶璜上书,说是要在合浦(今广西北海)扩大采珠业,而陛下也想了解一下交州的情况,顺便再弄一笔私产没入内库,于是他便顺理成章地成为交趾采访使。

    他拍了拍手掌,满脸赞叹之色:“阿韬,你如此聪慧,令尊如今又圣眷正隆,只怕将来成就非我所能望其项背。你放心好了,虽说天下州郡悉罢兵备,然交州地处偏远,林邑等小国时常骚扰,去年陶璜上书陛下,陛下已允许交州保留原有兵额,我此去并无危险。”

    他话音一转,悠悠道:“我此来,一为与你辞行,二为与你结清剩余款额。待我返回洛阳时,只怕阿韬你早已一飞冲天成为京城风云人物。到那时,可莫要再忘记我这位老朋友。”

    张韬听到石崇的一番表白,内心更是瀑布汗。因为他竟然,在石崇的眼中看到一丝幽怨。

    ——〇〇〇——

    “臣以为,齐王是走是留均不重要,重要的是,太子有无治国之能。”

    众人听到张华的一番话,内心却是深有同感。

    大家之所以支持齐王上位,正是由于担忧太子无法掌控整个王朝的走向。中原已经战乱百年,人心思安,假若太子真如传言所说是个低能儿的话,那么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秩序就有被冲垮的可能,这是很多世家大族所无法容忍的。

    更何况两相对比之下,齐王的优秀有目共睹。太子今年二十出头,齐王也不过只有三十六七,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足以继承陛下的基业。

    再说陛下的基业继承自文帝,而文帝则来自于景帝,文帝与景帝之间当初便是由于时势使然而兄终弟及。有一就有二,大晋自有家法在此,所以在太子无法掌控朝政的情况下,由齐王继承江山也并无不妥。

    至不济,也要将齐王留在京师辅佐太子,一旦陛下有个万一,也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控政局。毕竟陛下已经即位十六年,自从在六年前那场大瘟疫中痊愈后,谁也不知道他能够活到什么时候。

    然而今日诸位大臣齐聚太极偏殿,陛下难道真的有禅让之意么?众人听到张华的回答,内心早已将利害关系都想了一遍,却始终难以揣测明白。

    圣意难测,正此谓也。

    此时此刻,却见司马炎走下台阶,有些悔恨道:“这些年来,齐王着实对朕助益良多。群臣皆言太子愚鲁,朕一直将信将疑。不若今日与诸位一试太子之能。若太子果真不可辅,朕便将这位子传给齐王又有何妨!”

    “这——”

    “陛下!”

    众人闻言,纷纷大惊失色。哪怕连荀勖、冯紞等心腹之人一时之间也以为自家陛下受不住朝臣压力而做出妥协。这些年来在朝堂之上,他们均是站在齐王的对立面,一旦齐王上位,哪里还会有他们的好果子吃?

    司马炎痛心疾首道:“齐王为人中正平允,才学品性远在朕之上。朕传位齐王之心久已有之,既然齐王服丧已毕,朕不日即下诏立之为皇太弟,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还请陛下三思!”

    众人面面相觑,各个诚惶诚恐,纷纷离席而起,走到中央对着司马炎拜了下去。哪怕他们是朝廷重臣,也不敢担负逼迫陛下让位的责任。

    卫瓘自从上次借着醉酒提醒太子愚鲁之事被司马炎轻轻揭过,便再也没有在太子之事上表达过态度。帝国继承人之事不光关乎王朝兴衰,更是决定一个家族的生死。哪怕那次提醒是出于作为臣子的忠心,他回家之后也是一阵后怕。

    若以后太子继位,自己一个不好便是家破人亡的下场。此时见到陛下一反常态欲传位齐王,当下便心如明镜般,知道这是以退为进的策略,不由道:“且一试太子之能,再做论处!还请陛下收回成命!”

    司马炎别有意味地看了眼卫瓘,又转头看向张华道:“茂先学富五车,这次测试的题目就由你来出好了。”

    张华抬起头,见到司马炎目光炯炯,哪里有半分谦让的意思?当下抬起大袖,微微擦了擦额角汗水,顺势一拜道:“臣,遵旨!”

    —————〇〇〇—————

    大晋的洛阳城,是在汉魏洛阳城的基础上扩建而来。后汉时期,洛阳宫城原有南宫与北宫,董卓入京之后,南北宫毁于战火。自曹魏时代以来,历代皇帝仿照邺城布局,只修复了北宫。

    北宫前为朝区,以太极殿为主殿。后为寝区,以昭阳殿为主,辅之以各种副殿,形成了整个皇家宫城布局。

    在北宫西北角,乃是从魏明帝曹睿时期开始修建的金镛城,用来安置废帝、废后,大晋代魏以后,原魏之宫人,多数被囚禁于此。

    至于东宫,则是储君居所。如今他的主人,正是太子司马衷。

    东宫之内,贾南风正自与妹妹贾午聊着家常。她们四姊妹之中,老大贾褒与老二贾裕乃是前母李氏所生,她与妹妹贾午则是一母同胞。

    李氏与郭槐老死不相往来,与她们各自的母亲类似,贾南风也与大姊贾褒势同水火。这不仅是由于母亲之间的恩怨,还来自于太子与齐王的储位之争。

    她作为太子妃,当然是希望自己的丈夫能够在这场争夺中脱颖而出,尤其是在大姊贾褒作为齐王妃的情况下。

    储位争夺非一日之事,对于她来说,当务之急则是另外一件事情,那就是子嗣问题。

    嫁给太子已经九年,她始终未有身孕。为了保证自己在东宫的地位,她甚至不惜手刃怀有身孕的太子嫔妃。到现在更是将一干太子宫人隔绝于外,没有经过她的允许,太子连基本的女人都见不到。

    想想当初嫁给太子之时已经十五岁,妹妹贾午不过十二。而如今自己的外甥韩谧已经六岁,自己还无所出,这不由让她焦躁不已。

    此番妹妹前来东宫,便将外甥一起带了过来。看到粉雕玉琢般的孩儿,她的内心愈发地失落。便与妹妹有一搭没一搭地交流着生子秘诀。这些女人家的闺房话当然不足与外人道也,太子司马衷则是笑嘻嘻地在一旁看着,丝毫不以为意。

    贾南风见到太子如此,想到这些年来太子如呆瓜般不知风情,又想到妹婿韩寿当初追求妹妹时,演绎了一出“偷香”的风流韵事,愈发觉得生厌。

    她指着太子,没好气地对着一旁的给使张泓道:“时辰也不早了,尔等扶太子回去歇着吧。莫要等到卫少傅来了以后,说奴家不知妇道。”

    “喏!”

    张泓听毕,便要出去准备车马,正在此时,却见谒者令梁深带着几个小黄门走了进来,还未走入殿门,便听到一声高呼:“陛下有命,太子接旨!”

    贾南风听闻,急急忙忙带着众人跪拜在地。

    “诏曰:太子国之储君,荷社稷之重,为万民表率。今朝堂汹汹,谓太子衷甚愚,朕朝乾夕惕,如履薄冰。为宗庙计,特赐策论一道,着谒者令梁深监试,即刻回复,钦此!”

    贾南风虽不敢抬头,内心却如惊涛骇浪般瞥向丈夫。近十年夫妻,她如何不知太子的才学?前几日父亲贾充托人捎话,说是朝堂废除太子之声又起,让自己多加小心。难道事到如今,自己真的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吗?

    太子司马衷看着贾南风不断地盯着自己,一时之间也有些迷糊。这个女人的脸色怎么说变就变呢?方才还有说有笑,如今却充满了恐慌与冷厉。他远远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当下在梁深的示意下接过圣旨道:“儿臣接旨!”

    梁深意味深长地看了看贾南风一眼,淡淡道:“老奴暂且在殿外等候,太子做完策论差人传唤便可,可莫要叫老奴久等!”